編 號: M8312 書 名: 你的歌我來唱(4)──當代中文藝術歌曲集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Songs作 者: 席慕德 主編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企畫
楊艾琳 策畫定 價: 300 元 網購價: 255元 出版日: 2016/2/15 EAN: 9789575613808 ISBN: 978-957-561-380-8 頁 數: 136 頁 印 刷: 單色 裝 訂: 平裝 開 本: 菊8開(約 21 x 30 cm) ■ 本書備有「電子書」版本,請連結至【udn 讀書吧】試閱/購買:【udn 讀書吧】
-------------------------------------------------------------------------------------------------------------------------------------------------
聲樂重唱是多聲部歌曲的一種演唱形式,常應用在歌劇、音樂劇或重唱音樂會中,而中文重唱歌曲的數量,與西方相比可說是鳳毛麟角。《你的歌我來唱》第四集,即是「聲樂家協會」為關懷國家文化發展謹盡棉薄的又一次成果及見證。
這本歌集的特色,在於「以四位女詩人的詩作譜寫重唱曲」,堪稱樂界創舉。由陳茂萱、鍾耀光、李子聲、陳瓊瑜為林婉瑜、陳育虹、席慕蓉、零雨的詩作譜寫的新曲,包括二重唱、三重唱與四重唱,聲部則含括女高音、次女高音及男高音,不僅形式多樣,且風格各異,如悲悽、荒涼,或活潑、俏皮,亦有節奏快速和寬廣豪放者;期盼您細細品味這些屬於我們的歌。
目 錄
序[申學庸]
主編的話[席慕德]
理事長的話[孫清吉]
製作人的話[何康婷]
作曲家簡介‧樂曲解說
詩人簡介
01. 山路 ──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On a Hill Path〕陳瓊瑜 曲/席慕蓉 詩
02. 交織 ──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Interweave〕陳瓊瑜 曲/陳育虹 詩
03. 我告訴過你 ──四重唱〔I Told You Before〕陳瓊瑜 曲/陳育虹 詩
04. 倒影 ──女高音與次女高音二重唱〔Reflections〕鍾耀光 曲/林婉瑜 詩
05. 樓蘭新娘 ──女高音與次女高音二重唱〔The Bride of Loulan〕鍾耀光 曲/席慕蓉 詩
06. 劫後之歌 ──女高音、次女高音與男高音三重唱〔Elegy after the Catastrophe〕鍾耀光 曲/席慕蓉 詩
07. 彈撥爾 ──女高音、次女高音與男高音三重唱〔Tanbur〕鍾耀光 曲/陳育虹 詩
08. 給你 ──女高音與男高音(次女高音)二重唱〔To You〕李子聲 曲/林婉瑜 詩
09. 間奏 ──女高音與男高音(次女高音)二重唱〔Interlude〕李子聲 曲/林婉瑜 詩
10. 特技家族 ──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The Family of Acrobats〕李子聲 曲/零雨 詩
11. 山路 ──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On a Hill Path〕陳茂萱 曲/席慕蓉 詩
12. 此刻之後 ──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After This Moment〕陳茂萱 曲/席慕蓉 詩
13. 出塞曲 ──女高音與男高音二重唱〔A Frontier Song〕陳茂萱 曲/席慕蓉 詩
作曲家簡介
- 陳瓊瑜
CHEN Chiung-yu
1969年生,五歲起學習鋼琴、電子琴以及理論與作曲,曾參加台北基督教兒童合唱團。1983年進入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主修理論作曲,師事陳茂萱、盧炎教授。1986年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師事柯芳隆教授。1991年以理論作曲組第一名成績畢業。
1994年入美國賓州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理論作曲,獲全額獎學金,三年半即取得理論作曲哲學博士學位。師事二十世紀現代作曲泰斗George Crumb,以及Richard Wernick、Jay Reise、James Primosch等教授。1998年返國,任實踐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以及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現職為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作品涵蓋室內樂,管弦樂及聲樂等。
- 鍾耀光
CHUNG Yiu-kwong
1956年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費城演藝學院及紐約市立大學,先取得打擊樂演奏博士,又獲作曲博士學位,2007年起擔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
目前台灣最知名且活躍的作曲家之一,作品以廣泛的表現領域與濃厚的中國思想背景著稱,廣受世界各地樂迷熱愛。作品類型相當多樣,涵蓋了大型交響樂、傳統戲曲、音樂劇,乃至新世代(new age)風格的小品等。曾應邀為國際著名演奏家如馬友友、林昭亮、克里斯汀‧林伯格(Christian Lindberg)、莎朗‧貝札莉(Sharon Bezaly)、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與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等作曲。
國樂作品《永恆之城》獲香港中樂團「廿一世紀國際作曲比賽」原創組冠軍,新近完成的創作計畫包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建國百年委約《動能》、客家事務委員會委託的國樂合奏曲《客家序曲》、台灣管樂團委託的管樂團合奏曲《圖騰柱》,以及由姜克美與安西‧卡圖恩(Anssi Karttunen)世界首演的京胡與大提琴雙協奏曲《霸王別姬》等。
- 李子聲
LEE Tzyy-sheng
1965年生於台北市,四歲習鋼琴,九歲起進入福星國小、南門國中、台灣師大附中等校音樂實驗班就讀。高中起主修理論與作曲,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獲美國波士頓大學作曲碩士及賓州大學作曲博士學位,並為哈佛大學交換學人。作曲師事盧炎、潘皇龍、Theodore Antoniou、Lukas Foss、Richard Wernick及George Crumb等。曾任教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現為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理事長。
大學期間隨傳統藝術大師孫毓芹、侯佑宗、楊傳英等學習古琴、京劇鑼鼓及戲曲唱腔等,使其在探索現代創作風格之聲響中,受到中國傳統音樂藝術菁華之滋養;並修習韓國鐄教授之世界音樂等課程,豐富文化視野。作品曾在美、加、波、荷、德、法、奧、丹、紐、日、韓、泰等國及京、滬、港等地,以及華沙之秋、上海之春、薩爾茲堡、德勒斯登、國際現代音協、亞洲作曲家聯盟等音樂節中演出。
曾獲選兩廳院樂壇新秀,1990年12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遠離蘆洲」,近年亦連續在國家演奏廳舉行聲樂作品展「第三首亡國詩」、「鋼琴與箏樂作品展」並擔任鋼琴演奏。
- 陳茂萱
CHEN Mao-shuen
身兼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及音樂教育家,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教於真理大學音樂應用學系。是「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創辦人暨現任常任理事、「台灣作曲家聯盟─璇音雅集」及「致凡音樂教育系統」創辦人,曾任「國家實驗交響樂團與國家實驗合唱團」副團長、文建會音樂委員、教育部課程修訂委員、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常務理事、中華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第一屆董事。
重要作品包括兩首交響曲、「為小提琴、大提琴、法國號、豎笛、定音鼓與木笛的六重奏」、為弦樂的交響曲、交響詩《Y2 = X (X+Y)》、妙音天序曲、交響詩《雁》、小號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小提琴二重奏、為木琴與弦樂的奏鳴曲、銅管四重奏、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低音管奏鳴曲、兩支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九首鋼琴奏鳴曲、兩首夜曲、十七首藝術歌曲、廿七首小奏鳴曲、「為長笛、豎笛、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四重奏」、鋼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教育作品包括各種樂理、音樂基礎訓練、鋼琴教本等多種。
-------------------------------------------------------------------------------------------------------------------------------------------------
詩人簡介
- 席慕蓉
HSI Muren
祖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擔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現為內蒙古大學、寧夏大學、南開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內蒙古博物院榮譽館員,鄂溫克族及鄂倫春族的榮譽公民。
詩作被譯為多國文字,在蒙古國、美國及日本均有單行本出版發行。
- 陳育虹
CHEN Yu-hong
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台灣高雄市。寄旅加拿大十多年後,現定居台北。著有詩集《之間》、《魅》、《索隱》、《河流進你深層靜脈》、《其實,海》、《關於詩》,散文集《2010爾雅日記∕365°斜角》;譯有《癡迷》、《雪之堡》。
獲2004年「台灣詩選」年度詩獎、2007年「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入選2008年「九歌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新詩30家》。詩集《我告訴過你》日譯本於2011年由思潮社出版。
- 林婉瑜
LIN Wan-yu
1977年生,台中市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劇本創作。
詩作曾獲台北文學年金、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入選《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新詩讀本》、《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等。
2005年與學者張梅芳合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為顧城胞姊顧鄉親自授權之正式版本;2007年出版詩集《剛剛發生的事》,收錄1999年至2006年的作品;2011年出版詩集《可能的花蜜》,獲台北文學年金,是台灣第一本以城市為創作對象的詩集。
近年以「孩子」為題材創作一系列親情詩作,詩人瘂弦謂:「這樣的寫法,至少在我個人的閱讀經驗裡,從沒見到過。」
- 零 雨
Ling Yu
台灣台北人。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1991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現代詩》主編,並為《現在詩》創社發起人之一。
1993年以〈特技家族〉獲年度詩獎。應邀參加2004年鹿特丹國際詩歌節、2011年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現任教宜蘭大學。
著有詩集《城的連作》、《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特技家族》、《木冬詠歌集》、《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我正前往你》、《我和我的火車和你》等。
擅長運用神話、歷史、哲學等素材,呈現人類生存的處境。對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採取不規避、不麻木、不遺忘、不虛飾的方式,向生命本源層層逼進;以詩作為眼睛,作為嘴巴,作為四肢百骸,在宇宙天地間躍動。
〈特技家族〉為組詩形式,全詩共九節。2001年,師大音樂系研究生陳君宜以此詩為素材,製作音樂劇場,並寫成碩士論文《劇場元素在音樂創作中之運用──音樂劇場〈特技家族〉之創作分析》。
【企 畫】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贊 助】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主 編】席慕德
【策 畫】楊艾琳
【首演製作】何康婷
【執行編輯】鄭世文
-------------------------------------------------------------------------------------------------------------------------------------------------
序 ──申學庸
喜見「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隆重編集出版,內心感到無比欣慰。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多年來為了淬鍊歌藝、廣結樂緣,與詩人、音樂家共同以「你的歌我來唱」為名的聯袂互動,已經是第四次開花結果了;所不同的,這次更發揮了文化創意,改取了上述新的名稱,使得聲樂家協會的團隊精神分外鮮明,也彰顯了聲樂家協會推動主導的意涵;尤其對於社會上許多愛樂知音,益顯浪漫、親切,極富號召的魅力。
我們聲樂家協會由於歷屆理事長和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逐年來不斷匯聚了聲樂家、詩人、作曲家、演奏家與眾多歌樂文化的知音們,凝結成一個歌樂藝術的生命共同體,煥發幽光,燭照社會上炫麗背後的空乏,撫慰喧騰之餘的寂寥;以春雨般「潤物細無聲」的平常心,平衡歌樂雅俗之間的偏頗;奉獻棉薄關懷我們國家的文化發展。
感謝為了這本歌集付出心血熱衷的詩人林婉瑜、陳育虹、席慕蓉、零雨,作曲家陳茂萱、鍾耀光、李子聲、陳瓊瑜,在時代遞嬗之中不忘永續傳承,不斷銳意創新;堪為當今才人輩出的象徵與才情並茂的典型。
申學庸
2015年10月
-------------------------------------------------------------------------------------------------------------------------------------------------
主編的話 ──席慕德
繪畫藝術、文學詩作的可貴在於從事者之不斷創新,求變,希望突破一切過去的規範和標準,以表達個人獨立的內心世界和美學觀念,音樂也一樣。近年來,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不遺餘力地推廣當代中文藝術歌曲的創作,就是為了見證這個時代的藝術脈搏。「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委託創作系列至今已是第四次舉辦,每次都各有特色,受邀參與的作曲家和詩人也都是國內當代名家。這些創作的成果,都在音樂會的首演之後印製樂譜發行,其中許多歌曲已是聲樂界的標準曲目,經常出現在音樂會和比賽中。
本曲集的曲目已於2012年10月15日在國家演奏廳首演,作為慶祝「聲樂家協會成立二十週年」的節目之一。這次受邀提供詩作的詩人是林婉瑜、陳育虹、席慕蓉、零雨四位,委託創作的作曲家則是陳茂萱、鍾耀光、李子聲、陳瓊瑜。這一次我們特別策劃以四位女詩人的詩作譜寫重唱曲,可說是樂界創舉。
在首演的音樂會中,席慕蓉的〈樓蘭新娘〉、〈劫後之歌〉由鍾耀光譜曲,分別以二重唱和三重唱的形式出現,前者以悲悽的母音吟唱開始,似乎點出了詩的主題,後者則在穩定堅持的慢板中寫出一片蕭疏荒涼之氣。零雨的〈特技家族〉是一首活潑,跳躍,充滿俏皮對話,長約十五分鐘的二重唱,由李子聲譜曲。林婉瑜的〈倒影〉、〈給你〉、〈間奏〉是三首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對話。陳育虹的〈彈撥爾〉及〈我告訴過你〉分別由鍾耀光和陳瓊瑜譜寫成三重唱和四重唱,前者的舞曲節奏、快速說白,後者的旋律變化和音效都令人耳目一新。最後以陳茂萱寬廣豪放的〈出塞曲〉結束了此一靈感閃耀、詩樂交輝的重唱曲之夜。
這本曲集之終於問世,是幾年來很多人努力的成果。在此特別感謝詩人和作曲家、首演的演出者,以及製作人何康婷教授和聲樂家協會工作團隊不辭辛勞的慷慨配合。我確信聲樂家協會未來將繼續在這塊園地耕耘,以期為廣大的愛樂者催生更多、更好的創作歌曲。
-------------------------------------------------------------------------------------------------------------------------------------------------
理事長的話 ──孫清吉
聲樂重唱(vocal ensemble)是多聲部歌曲的一種演唱形式,各聲部具有同樣的重要性,但人聲與不同器樂的組合並沒有一定的方式,常應用在歌劇、音樂劇或重唱音樂會中。
在古典時期,莫札特的歌劇賦予重唱更多戲劇張力,並表現人聲之美,把重唱提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浪漫時期,作曲家在歌劇中運用重唱的手法更趨成熟,主要用來表現各角色的內在情緒及歌唱技巧的美感。到浪漫後期,歌劇走向寫實主義,更強調戲劇寫實的描繪,而以類似對話的歌唱方式舖陳音樂,重唱因而得以新面貌出現。
除歌劇重唱曲之外,也有許多作曲家單獨創作重唱曲,如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布拉姆斯、德弗札克等都有一些重唱作品,成為歌者或愛樂者鍾愛的小品。所以重唱曲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主要分宗教及世俗兩類,包括藝術歌曲、民歌、童謠、戲曲、神劇、康塔塔、受難曲、歌劇、音樂劇、創作歌曲及通俗歌曲等。
一般重唱曲的內容大多歌詠某一情境;而帶戲劇性題材的歌劇或音樂劇,因角色多樣,需要各自訴說不同思緒,作曲家便運用重唱來加強戲劇的對比效果,常見的有:(一)抒情性重唱曲。主要在揭示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如:威爾第《茶花女》(La traviata)中著名的二重唱〈幸福的日子〉(Un dì felice)。(二)敘述性重唱曲。常與宣敘色彩的對話結合,如:德利布《拉克美》(Lakmé)的花之二重唱〈樹蔭下〉(Dôme épais)、比才《採珠者》(Les pêcheurs de perles)的二重唱〈從神聖的寺院深處〉(Au fond du temple saint)。(三)衝突性重唱曲。重在表現人物之間的戲劇衝突與對比性格,如:威爾第《弄臣》(Rigoletto)中著名的四重唱〈自從我那天見到你〉(Un dì, se ben rammentomi)。
相對的,中文重唱歌曲的數量,與西方相比可說是鳳毛麟角,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有鑑於此,特別邀請詩人、作曲家,聲樂家共同合作,創作及演出這些屬於我們的歌,本人在此對所有專家、同仁的熱情付出,以及世界文物出版社的協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
製作人的話 ──何康婷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在第二任理事長劉塞雲教授推動「唱自己的歌」理念下,展開以本國作曲家聲樂創作為主的系列活動,1993年「你的歌我來唱──作曲家、聲樂家面對面」,首屆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邀請作曲家與聲樂家以座談會形式舉行。此後三年均承辦文建會活動:1994年「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紀念系列」演講、座談、音樂會,1995年「那一顆星在東方──許常惠歌樂展」演講、音樂會,1996年「白雲故鄉──林聲翕歌樂展」。1997年承辦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活動「你的歌我來唱──作曲家聲樂家面對面系列二」台灣當代作曲家歌樂聯展四場。1999年則舉辦了「你的歌我來唱──作曲家聲樂家面對面系列三」音樂著作權座談會。2000年起由席慕德理事長接手催生與本國詩人結合的聲樂作品創作,展開「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系列,並感謝世界文物出版社鼎力相助,使中文歌曲能進一步推廣。
這麼多年,康婷有幸跟隨學識淵博、中文造詣絕佳,並熱心推廣的劉塞雲、席慕德兩位教授,不只學習中文歌曲演唱、詮釋、內涵、認識詩人與詩,本次重唱歌曲創作並獲提拔擔任製作人。本次製作感謝聲樂家協會第六任理事長孫清吉教授、第七任理事長楊艾琳教授與全體理監事、會員的支持;感謝詩人們慷慨提供詩作,作曲家以不同的視野、筆觸為詩與中文歌曲做了另一種結合,演唱家與鋼琴家為歌曲做了最好的詮釋。最後,更希望中文歌曲的創作系列能源遠流長。
我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