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號: M8310 書 名: 你的歌我來唱(3)──當代中文藝術歌曲集【附C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Songs [CD included]作 者: 席慕德 主編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企畫
申學庸 顧問定 價: 280 元 出版日: 2009/10/1 EAN: 9789575613167 ISBN: 978-957-561-316-7 CIP: 913.0833 頁 數: 88 頁 印 刷: 單色 裝 訂: 平裝 + CD 開 本: 菊8開( 約 21 x 30 cm) ● 附CD 首演珍貴錄音 詩人親自朗誦
詩人向陽說:「詩是啞了的弦,譜成曲是和音樂美麗的邂逅。」詩入歌之後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旋律的進行、音樂的張力、和聲的變化……音樂增添了詩詞內涵的想像空間。
《你的歌我來唱》第三集結合了新詩與聲樂,期待為華人世界創造出傳唱不衰的經典作品。有別於前兩集,這次收錄的十六首樂曲中,九首是台灣閩南語詩作譜曲,更顯豐富多樣。
這次新詩與音樂的美麗邂逅,包含樂曲創作概念、詩作解說、完整樂譜等。並附有CD一張,收錄十六首歌曲的首演實況(2008年台北國家演奏廳),以及詩人親自朗誦之珍貴錄音。
★本曲集為聲樂家協會【2009 台北中文歌曲大賽】指定曲選項。
目 錄
序〔申學庸〕
主編的話〔席慕德〕
為台灣歌樂文化齊獻心力〔孫清吉〕
作曲家簡介‧樂曲解說
詩人簡介‧詩詞解說
01. 梳子〔The Comb〕李文彬 曲/陳黎 詩
02. 阿媽的白頭鬃〔Grandmother's Grey Hair〕李文彬 曲/路寒袖 詩【台灣閩南語】
■ 賀:路寒袖先生(阿媽的白頭鬃)入圍「第21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作詞人獎 ■
03. 搖子歌〔Lullaby〕李文彬 曲/向陽 詩【台灣閩南語】
04. 五月節〔May Festival〕李文彬 曲/路寒袖 詩【台灣閩南語】
05. 上上籤〔The Golden Oracle〕游昌發 曲/陳義芝 詩
06. 澎風師 ──閩南語童歌之一〔The Bluffer〕游昌發 曲/路寒袖 詩【台灣閩南語】
07. 七爺八爺 ─閩南語童歌之二〔The High Guards of the Underworld〕游昌發 曲/路寒袖 詩【台灣閩南語】
08. 庄腳囝仔 ─閩南語童歌之三〔The Country Boy〕游昌發 曲/路寒袖 詩【台灣閩南語】
09.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When the World Quiets Down〕陳瓊瑜 曲/向陽 詩【台灣閩南語】
10. 雪上足印〔Footprints in the Snow〕陳瓊瑜 曲/陳黎 詩
■ 賀:陳黎先生(雪上足印)入圍「第21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作詞人獎 ■
11. 七夕調色〔The Color Palette of the Lovers' Night〕陳瓊瑜 曲/陳義芝 詩
12. 哀歌〔Elegy〕陳瓊瑜 曲/陳義芝 詩
13. 一筏過渡〔Crossing to the Other Shore〕潘皇龍 曲/陳義芝 詩
14. 講予全世界聽〔For the Whole World to Hear〕潘皇龍 曲/路寒袖 詩【台灣閩南語】
15.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When the World Quiets Down〕潘皇龍 曲/向陽 詩【台灣閩南語】
■ 賀:向陽先生(世界恬靜落來的時)入圍「第21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作詞人獎 ■
16. 夢遊女之歌〔Song of the Somnambulistic Girl〕潘皇龍 曲/陳黎 詩
-------------------------------------------------------------------------------------------------------------------------------------------------
【CD】
- [01] 梳 子〔陳 黎 詩〕 朗 誦:陳 黎 〔0:29〕
- [02] 梳 子〔李文彬 曲〕 女高音:陳美玲/鋼琴:徐嘉琪 〔3:53〕
- [03] 阿媽的白頭鬃〔路寒袖 詩〕 朗 誦:路寒袖【台語】 〔0:59〕
- [04] 阿媽的白頭鬃〔李文彬 曲〕 女高音:陳欣怡/鋼琴:徐嘉琪 〔2:11〕
- [05] 搖子歌〔向 陽 詩〕 朗 誦:向 陽【台語】 〔1:37〕
- [06] 搖子歌〔李文彬 曲〕 女高音:陳欣怡/鋼琴:徐嘉琪 〔3:18〕
- [07] 五月節〔路寒袖 詩〕 朗 誦:路寒袖【台語】 〔1:18〕
- [08] 五月節〔李文彬 曲〕 男中音:許德崇/鋼琴:徐嘉琪 〔2:33〕
- [09] 上上籤〔陳義芝 詩〕 朗 誦:陳義芝 〔0:38〕
- [10] 上上籤〔游昌發 曲〕 女高音:洪郁菁/鋼琴:徐嘉琪 〔1:58〕
- [11] 澎風師〔路寒袖 詩〕 朗 誦:路寒袖【台語】 〔0:32〕
- [12] 澎風師〔游昌發 曲〕 女高音:陳俐安/鋼琴:徐嘉琪 〔1:45〕
- [13] 七爺八爺〔路寒袖 詩〕 朗 誦:路寒袖【台語】 〔0:53〕
- [14] 七爺八爺〔游昌發 曲〕 女高音:陳俐安/鋼琴:徐嘉琪 〔1:15〕
- [15] 庄腳囝仔〔路寒袖 詩〕 朗 誦:路寒袖【台語】 〔0:22〕
- [16] 庄腳囝仔〔游昌發 曲〕 女高音:陳俐安/鋼琴:徐嘉琪 〔1:57〕
- [17]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向 陽 詩〕 朗 誦:向 陽【台語】 〔1:35〕
- [18]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陳瓊瑜 曲〕 女高音:李金憙/鋼琴:蔡世豪 〔5:17〕
- [19] 雪上足印〔陳 黎 詩〕 朗 誦:陳 黎 〔0:36〕
- [20] 雪上足印〔陳瓊瑜 曲〕 女高音:李金憙/鋼琴:蔡世豪 〔3:00〕
- [21] 七夕調色〔陳義芝 詩〕 朗 誦:陳義芝 〔1:10〕
- [22] 七夕調色〔陳瓊瑜 曲〕 女高音:洪郁菁/鋼琴:蔡世豪 〔3:46〕
- [23] 哀 歌〔陳義芝 詩〕 朗 誦:陳義芝 〔0:42〕
- [24] 哀 歌〔陳瓊瑜 曲〕 女高音:洪郁菁/鋼琴:蔡世豪 〔3:12〕
- [25] 一筏過渡〔陳義芝 詩〕 朗 誦:陳義芝 〔0:53〕
- [26] 一筏過渡〔潘皇龍 曲〕 女高音:陳美玲/鋼琴:蔡世豪 〔5:35〕
- [27] 講予全世界聽〔路寒袖 詩〕 朗 誦:路寒袖【台語】 〔0:51〕
- [28] 講予全世界聽〔潘皇龍 曲〕 女高音:陳美玲/鋼琴:蔡世豪 〔3:41〕
- [29]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向 陽 詩〕 朗 誦:向 陽【台語】 〔1:35〕
- [30]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潘皇龍 曲〕 女高音:林玉卿/鋼琴:蔡世豪 〔4:19〕
- [31] 夢遊女之歌〔陳 黎 詩〕 朗 誦:陳 黎 〔1:21〕
- [32] 夢遊女之歌〔潘皇龍 曲〕 女高音:林玉卿/鋼琴:蔡世豪 〔6:58〕
Total Playing Time = 70:08
2008年4月29日「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2008委託創作」首演,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演奏廳,台北。
錄音:屈長治/後製‧剪輯:屈長治(凌軒錄音室)
Recording: Première of "Our Poets, Our Songs - Commissioned Works 2008", Recital Hall of National Chiang Kai-shek Cultural Center, Taipei, April 29, 2008.
作曲家簡介
- 李文彬
LEE Wen-pin
自幼學習鋼琴,由賴秋鏡老師啟蒙;十七歲由林進祐教授啟蒙理論與作曲課程。隨後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先後師事曾興魁、陳茂萱、陳樹熙等教授。1993年負笈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攻讀作曲,隨美國即興音樂(improvisation music)創作先鋒Lukas Foss、希臘現代音樂之父Theodore Antoniou及波士頓大學音樂系作曲組主任Majorie Merryman等大師學習,199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DMA)。
2006年榮獲第十七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2007年以五幕舞劇《水鬼城隍爺》入圍第十八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現為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並兼任於輔仁大學音樂系及國立師大附中。專長領域:作曲、數位創作藝術、電腦音樂與音樂理論。創作涵蓋獨奏、獨唱、室內樂、管弦樂與舞劇等各種類型。
- 游昌發
YIU Chang-fa
1942年生於廣東潮陽。國立藝專音樂科、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畢業,主修作曲,受業於von Einem教授。1974年回國後隨申克常老師學京劇,為時三年。曾在國立藝專音樂科、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及傳統音樂系、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專任教職,目前是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兼任講座教授。因教授職務發表論文中,最重要的是《傳統音樂試析》,內容以西洋方法分析古琴曲《瀟湘水雲》等,但為大部分傳統音樂人士所反對。
興趣甚多。自認寫得不好的小說《阿不都拉的傷口》被刊登在聯合報,引為平生快事。主要工作仍係作曲,作品包括歌劇、管弦樂、獨奏及協奏、合唱等各種演出形態。獨唱曲數十首,包括連篇及獨唱歌曲。所作歌劇如《閻惜姣》、《桃花過渡》、《王婆罵雞》等,均受傳統戲曲「唱、作、念、打」強烈影響。2008年歌劇《桃花扇》由京劇團演出、西洋管弦樂伴奏,劇中歌唱曲調新創,伴奏亦為複音樂、不採傳統重複歌曲曲調的作法。
- 陳瓊瑜
CHEN Chiung-yu
1969年生,五歲起學習鋼琴、電子琴以及理論與作曲,曾參加台北基督教兒童合唱團。1983年進入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主修理論作曲,師事陳茂萱、盧炎教授。1986年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師事柯芳隆教授。1991年以理論作曲組第一名成績畢業。
1994年入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音樂研究所主修理論作曲,獲全額獎學金,三年半即取得理論作曲哲學博士學位。師事二十世紀現代作曲泰斗George Crumb,以及Richard Wernick、Jay Reise、James Primosch等教授。1998年返國,任實踐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以及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現職為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作品涵蓋室內樂、管弦樂及聲樂等。
- 潘皇龍
PAN Hwang-long
1945年生於台灣地理中心埔里鎮。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瑞士蘇黎世音樂學院,並在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柏林藝術大學專攻作曲,師事H. Lachenmann、Isang Yun教授。1982年應國立藝術學院之邀返國服務。2002年膺選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首任院長,2005年連任(任期至08年)。1989年創「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並榮膺第一、二、四、五、七、八屆理事長,台灣作曲家協會理事長暨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
曾獲德國尤根龐德作曲獎、台灣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1992、2003年)等。作品由著名樂團(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法國龐畢度文化中心現代音樂室內樂團、奧國新音樂室內樂團、台灣國家交響樂團、英國阿笛悌弦樂四重奏團、新日本愛樂管弦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瑞典克羅瑪塔打擊樂團等)演出,並多次受邀於國際性音樂節(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大會暨世界音樂節、巴黎現代音樂節、柏林藝術節等)演出。
-------------------------------------------------------------------------------------------------------------------------------------------------
詩人簡介
- 路寒袖
LU Han-shiu
本名王志誠,台中縣大甲人。曾任中學與大學教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國家文化總會副祕書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等。
著有詩集《春天个花蕊》、《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散文集《憂鬱三千公尺》、《歌聲戀情》,繪本書《像母親一樣的河》、《聽爸爸說童年》、《陪媽媽回外婆家》,攝影詩集《忘了,曾經去流浪》、《何時,愛戀到天涯》,《戲夢人生》電影音樂,潘麗麗專輯《畫眉》、《往事如影‧冬至圓》等共七十餘種。另主編各類文集近四十冊。
曾連獲兩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金鼎獎最佳作詞獎、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出版獎、賴和文學獎、年度詩獎、榮後台灣詩人獎等。
- 陳 黎
CHEN Li
本名陳膺文,1954年生,台灣花蓮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辛波絲卡詩選》等十餘種。
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2005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
■ 梳 子
寫於1996年,此詩只有兩行,第一行來自佛拉明哥歌手琶丰(Pavon,1890~1969)唱的歌:「用我的梳子梳你的頭髮,我的梳子用肉桂做成」,我把它改成時光之歌。
■ 雪上足印
1976年詩作,標題來自法國作曲家德布西(Debussy)鋼琴《前奏曲》第一卷第六首。如同德布西或印象派的音樂,這是一首從感覺出發的詩。美國知名鋼琴家、作曲家Alan Mandel(1935~)多年前曾將此詩英譯譜成歌,鋼琴伴奏的部分即採德布西原曲。
■ 夢遊女之歌
寫於2007年:人生如夢,夢如人生,每一個活在這如夢浮生的男女,都可以說是一個夢遊者,醒著彷彿睡著,睡著彷彿醒著──軀體之下,是人類共通,或輕或重,不可承受的喜怒哀樂。
- 陳義芝
CHEN I-chih
1953年生於台灣花蓮。曾任聯合報副刊主任,現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出版詩集《不能遺忘的遠方》、《不安的居住》、《我年輕的戀人》、《邊界》及散文集《為了下一次的重逢》等十餘種。
曾獲時報文學推薦獎、聯合報最佳書獎、中山文藝新詩獎及散文獎、圖書金鼎獎、台灣詩人獎等。詩集有英譯本《The Mysterious Hualien》(Green Integer出版)、日譯本《服のなかに住んでいる女》(思潮社出版),及西班牙文譯詩一輯。
■ 上上籤
一般廟宇都以文言舊詩解釋籤條。有一年,彰師大林明德副校長邀了幾位新詩人重寫籤詩,從下下籤、中平籤到上上籤都有。
這一嘗試頗有意思,我試寫了十首。這一首〈上上籤〉,以歌聲、花訊、蜜作意象,描寫燦爛前景即將出現眼前的喜悅。
■ 七夕調色詩人白靈在《新詩三十家》評說此詩:「色」字既可當顏色,也可當情色的色,調色即調情,全詩以「月橘」、「湖青」、「海藍」、「紫晶色」、「雪擁」、「霞紅」、「黑夜」等七色,於七夕調理出兩性裸裎相見中美感與快感兼具的熱熾過程,寫來溫暖而優美。
■ 哀 歌
詞語極簡,忍苦吞聲,幾乎是一字一頓挫,表達沉哀。
未明言哀悼對象,只托出孤單、無依傍、漂浮的一顆心,暗示悼亡情境。
在黑夜、黑屋之中,枯葉雖是衰朽的,畢竟還能藏身,不似天明時白刃劃過,身無可藏,夢無處覓。
■ 一筏過渡
2003年,邦兒在國外猝逝,為父為母者一時整個人都被掏空,只能在佛經的空慧中找安慰,漫想蘇東坡說的:「兒女原泡影也。」
佛經以船筏比喻人生,待渡到彼岸,此生即休。短暫生命最後的歸處是火焰化紅蓮。
- 向 陽
XIANG Yang
本名林淇瀁,1955年生,台灣南投人。美國愛荷華大學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國際寫作計畫)邀訪作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晚報、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自立晚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等。現任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並兼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祕書長。
獲有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後台灣詩人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等獎項。
著有學術論著《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詩集《亂》、《向陽詩選》、《向陽台語詩選》等四十多種。
■ 搖子歌
歌詠父母親對新生的孩子的關愛,是我初為人父時心情的寫照,孩子是父母的寶,孩子是上天的眷愛,所以這首詩通過天上的星、山邊的雲、窗邊的月,來表現親子之間的感情與自然界相通,父母懷抱孩子流露的愛,一如天地的至美。
■ 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情詩,寫人對人的思慕,在世界靜寂下來的時候更加真醇,醒時想、睡不著時也想,如天星的閃爍,細細憶念,如溪水之潺湲,點滴在心。這不止於男女之情,也是人間有情的寫照。
【企 畫】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贊 助】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 編】席慕德
【策 畫】孫清吉
【選曲顧問】席慕德‧孫清吉‧何康婷
【首演製作】何康婷
【樂譜編輯】裘尚芬
【錄音統籌】何康婷
-------------------------------------------------------------------------------------------------------------------------------------------------
序 ──申學庸
很高興「你的歌我來唱」當代中文藝術歌曲第三集,在前任理事長席慕德教授精心擘劃(包括音樂會製作與歌集編輯)之下,終於在荷香風裡、蟬鳴聲中跟許多愛樂的舊雨新知見面;三更燈火五更雞,她辛苦付出很多!
回想起來,從2003年第一集上述的歌曲彙編20首作品,以及2005年第二集的17首作品到本集16首作品,先後已經有五十三首當代中文藝術歌曲,很富有文化傳承的深義;它展現了作品上的風格演化,也帶動了品味上的世代更新。本會從早先劉故教授塞雲任理事長時期,新舊世紀交替伊始,即努力為聲樂家與作曲家牽線結緣,舉辦多場專題音樂活動,推廣當代中文藝術歌曲,直到今天已經凝聚成聲樂家、詩人、作曲家、鋼琴家、知音等共生相惜的良性互動。這本歌集的出版就是具體象徵;同時,說句浪漫的話,我們聲樂家協會正是一個很有文化魅力的音樂社團。現任理事長孫清吉教授以會為家的無私奉獻,營造了藝術家們無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國古代「樂記」有言:「樂以詩為本,詩以樂為用」,面對這些技巧精緻、意境超俗的藝術歌樂作品,聲樂家協會的同仁毫無疑問,扮演著詮釋的關鍵角色,在技藝的焠鍊和陶融上,永遠要以學無止境、任重道遠來自勉互勵。走筆至此,我們更要衷心感念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台北市文化局,以及世界文物出版社的熱心襄助,還有無數知音的鼓勵關懷,在人文社會已遠,經濟社會正夯的時代,他們的雪中送炭,彌足珍貴。
申學庸
2009年7月
-------------------------------------------------------------------------------------------------------------------------------------------------
主編的話 ──席慕德
身為歌者,對於詩詞的認識大多透過歌曲。詩人是我羨慕的一群特殊人物,有時只需兩三行精簡的詞句就能為我們打開另一扇心靈的窗,很多心中澎湃的熱情和無以言明的悠思都能從詩中找到紓解和共鳴。而當詩變成歌時,它更有了自己的生命,詩與音樂在「歌」中相互輝映,不但能增加感受力,可能也流傳得更廣。
當代的詩代表當代的脈動與當代人的心聲,譜成歌曲後也比較容易引起當代人的共鳴。因此,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的歷屆理事長都以推廣當代歌樂作品為最重要工作。2000年開始委託創作、舉行發表會;2003年起更邀請當代詩人提供作品由作曲家譜曲,並改定演唱會主題為「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到如今,包括這一次,已經發表了五十三首新歌,這些創作歌曲深受聲樂界喜愛,也常是聲樂術科考試和比賽的指定曲目。
這本歌曲集是我們第三次委託創作的成果,共十六曲。歌詞取自陳義芝、向陽、路寒袖和陳黎四位詩人的作品。據熟悉台灣詩壇動向的《聯合報》副刊主編宇文正女士表示,這四位都是中生代詩人,她認為和過去我們邀請的詩人相比,這也代表著傳承的意義。作曲家方面,游昌發和潘皇龍兩位是資深作曲家,相對的李文彬和陳瓊瑜兩位則屬於樂壇新秀。有別於前兩次委託創作,這本歌曲集還包含九首台灣閩南語歌曲,這些都是以閩南語作詩聞名的向陽、路寒袖兩位的作品,其中向陽先生的〈世界恬靜落來的時〉還被譜寫了兩次,正好讓我們聽聽兩位作曲家對同一首詩有甚麼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由於這些歌曲皆屬新作,根據過去經驗,很多歌者雖然樂譜在手,但對如何詮釋還是感到困惑,因此這次特別附上首演的實況錄音以為範本。讓我們更感榮幸的是,每首歌曲在演唱之前皆由詩人親自朗誦,此舉對於閩南語歌曲的吐字發音尤有助益。
這本歌曲集的完成是很多人心血的結晶。從創作到首演、製譜、印行是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其間詩人和作曲家以及演出者在各方面的配合令我衷心感激,尤其是何康婷和裘尚芬兩位在音樂會的演出製作以及製譜和編輯方面的協助。更要感謝聯合報副刊的支持,讓聲樂家協會多年來在提升當代歌樂方面所做的努力得以引起較廣大群眾的注意。在經費上,我們要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台北市文化局的贊助,以及多年來不斷支持我們的聲協之友。
第三冊《你的歌我來唱》歌曲集的出版,謹代表聲樂家協會創會的宗旨與信念,希望我們當代的詩與歌能夠傳唱下去。未來我們還將本著初衷,繼續努力催生更多的歌曲作品,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並給予指教。
-------------------------------------------------------------------------------------------------------------------------------------------------
為台灣歌樂文化齊獻心力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 孫清吉
近幾十年來台灣作曲家在中文藝術歌曲創作上,從作品創意的藝術性來看一直提升,但從數量來檢視,如與全世界的華人作曲家相比,我們確實還有許多成長的空間。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有鑑於此,過去幾年一直努力邀請詩人提供詩作,並請作曲家譜曲,舉辦「你的歌我來唱」音樂會,甚至中文歌曲大賽,來推廣國人的聲樂作品,激勵歌樂創作,共同為台灣音樂文化資產的累積盡一份心力。
詩人藉詩作反應現實的社會生活,並表達其思想和情感。中國自古以來至漢朝,詩與歌不分,唐朝以前的詩稱為「舊體詩」,之後分為「古體詩」與「近體詩」兩大類,詩的形式因而更有了規範,也更富於音樂性。到了西元1919年的五四運動時期,才開始出現新詩。
藝術歌曲大多以敘事詩和抒情詩來譜曲,詩體通常有「古典詩」與「新詩」之分。古典詩講求四聲平仄與押韻,新詩則打破傳統的平仄、押韻與格律,句子的長短也不一。作曲家在嘗試創新自己風格的一首歌時,通常會先從詩詞開始選取,再根據詩的架構,以及文句的節奏、內容意義和抑揚頓挫之聲韻協調,藉由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對位、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等技法,加上自身在作品中情感的鋪陳,直到歌曲譜寫完成。我們不難想像,由於新詩在創作手法上的改變,不論詞語的器樂化或意境的表達,都加深了譜曲的難度。對聲樂家來說,因調性、音程、不和諧、不對等節奏等問題,除使用傳統的美聲唱法外,還得使用朗誦、氣聲、嘯聲、真假聲的交互應用之技巧,對器樂伴奏者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
一本兼具高藝術價值、創意及學術性的歌曲集之出版,著實不易,但對中文歌唱藝術水準的提升及聲樂教學研究,則有相當大的助益,於作曲家也是一種鼓勵。如何在詩人、作曲家、聲樂家及聽眾之間尋求溝通,並產生交集與共鳴,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方能達到的目標。
★ 轉載自2008年4月21日《聯合報》:
【詩歌跨界】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 座談紀錄
【聯合報╱◎賴志穎/記錄整理】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聯合副刊
● 座談者:
向 陽(詩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授)
席慕德(聲樂家、國立師範大學教授)
孫清吉(聲樂家、東吳大學教授)
陳義芝(詩人、國立師範大學教授)
潘皇龍(作曲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李和莆【李文彬】(作曲家、國立師範大學教授)
宇文正(小說家、聯合副刊主編)
- 前 言
在古老的年代,「詩、歌」本是一家,詩的呈現,往往伴隨音樂,即便沒有音樂,詩句本身抑揚頓挫的韻律感,也能讓詩富有音樂的元素。台灣的現代詩,在詩人紀弦倡導詩歌分離後,有段時間,音韻協調的必要性便受到質疑,然而這並非寫詩的絕對標準。新詩擺脫了格律限制後,詩人本身對音韻的控制能力便更顯重要,這衍伸到一個問題,沒嚴格押韻亦無格律的詩能不能入曲?如果能,要如何入曲?由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所策畫的「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音樂會,即是一場結合新詩和聲樂的音樂會,一共選了向陽、路寒袖、陳義芝、陳黎四位詩人各四首詩為詞,委託國內作曲家潘皇龍、游昌發、陳瓊瑜、李和莆譜曲,並邀請了七位聲樂家進行首演,希望透過這次全場委託創作的音樂會,結合詩、曲、演唱、譜和唱片的出版,為國內創造出傳唱不衰的經典作品。此外,聲樂家演唱歌曲,通常只能透過譜上的記號、作曲家的傳記和本身對音樂、歌詞意境的理解來詮釋作品,此次座談會是難得能和作曲家、詩人面對面討論對於歌曲創作及歌詞意境的機會,藉此交流,聲樂家們能更明白如何詮釋這些作品,讓此次音樂會更臻圓滿。
- 新詩如何入曲
中文系出身的詩人陳義芝在大學時期,曾寫過古典詩的習作,創作新詩時,一向很注意用韻和分節的方式,他認為,新詩不需要遵守古典詩要求的平仄,相近的韻也可以互押(如他在1990年代寫的〈春之祭〉、〈我思索我焦慮〉),換韻可以造成一種錯落的美感,現代詩若太講究押韻,反而像寫打油詩,可是,詩句使用的語言若完全和日常用語相同,也無法凸顯文學之美,如何在二者間找到平衡點是很重要的。但新詩不押韻,句子長短不一,他因此對於新詩如何入樂十分好奇。
詩人向陽曾試圖創作音樂搭配詩作,力不從心下只好作罷,他說,詩是啞了的弦,譜成曲是和音樂美麗的邂逅,詩若和歌切開,就沒有靈魂,詩人要透過語言文字的韻律,創造出「詩籟」;他從年輕時開始寫的詩就有押韻,也會換韻,不同的韻腳,可為詩的段落帶來不同的感受。詩是否能歌,和詩句的長短也有關聯,長短適中或許比較方便入樂,句子太長,大概只能用饒舌歌才能表現了。
作曲家潘皇龍指出,現在作曲的語法多變,任何詩詞都可以入曲,詞語的意境也可以歌詞器樂化的方式表達,如義大利作曲家貝里歐(Luciano Berio)的〈Circle〉,作曲家把構成詞句的母音分開當作音響色彩的一部分,若不對照歌詞,很難當場聽懂。也可直接用器樂營造詞曲的意境,潘皇龍以自己的〈楓橋夜泊〉為例,即是以器樂直接塑造歌詞情境的作品。另外,他曾以德文版〈禮運大同篇〉入曲,他說中文原詞,比較難讓聽眾第一次就聽進去,但是德文翻譯卻明朗易懂,還有五種譯本可讓作曲家挑選,找到最適合的句子放入音樂。中文因為有五種語調,入樂之後更加深了難度,他挑戰過趙元任的「新國語朗誦教材」,通篇由一二三四聲、四字一句(如「高朋滿座」)構成,這考驗了作曲家掌握語調以及變奏技巧的程度。
曾獲得金曲獎的作曲家李和莆也認同潘皇龍的說法,並補充以詩入曲時,最大的差別在於判斷詩作的想法,以不同語法營造適合的樂曲氛圍。拿此次音樂會為例,譜路寒袖歌謠性的詩作便攙入Jazz的風格營造氣氛,陳黎的〈梳子〉則以比較前衛的語法表達。就以往的創作經驗,他常發現,在電腦上模擬的音響,和實際演奏是有差別的,每次作品演出後他都會記取經驗,希望在下次創作時更能掌握臨場演出的效果。
- 透過音樂更了解詩詞
身為聲樂家,也是這次委託創作演唱會的製作人,席慕德說,她對於詩詞的認識,大部分是透過歌曲。當詩入歌後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旋律的進行、音樂的張力、和聲的變化,對於詮釋詩詞的內容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作曲家能充分掌握詩詞的節奏和意境,音樂就能增加歌者對詩詞內涵的想像。曾有樂評家說聲樂家對歌曲意境掌握不足,實在是非戰之罪,像三四十年代的歌曲,不管內容婉約或慷慨激昂,往往以高音大聲結束,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後一句就是這樣,這是作曲家要求的,歌者只能照做(列席、與會聲樂家紛紛點頭如搗蒜)。德國的藝術歌曲,則常以弱低音結尾,呈現一種寧靜幽遠的感覺。當代台灣的作曲家就不一樣了,他們各有不同的風格,也有很多精緻的作品,如錢南章以洛夫詩作入曲的〈因為風的緣故〉,充滿了田園風格,陳茂萱譜的余光中〈踢踢踏〉,就很符合詩詞裡要求的節奏感,馬水龍以李商隱〈無題〉入曲的作品,也有「春蠶到死絲方盡」那種熱情。
潘皇龍補充道,以往有些愛國歌曲,作曲家沒掌握好語氣,會讓「保衛大台灣」聽起來像「包圍打台灣」,若加上歌者咬字不好,「都是你」也會聽起來像「鬥死你」。(全場爆笑)
聲樂家孫清吉說,作曲家規定好了樂曲大部分的表現方式,歌者除去本身技巧面,最難表達的就是意境,任何母音的拉長縮短、樂句提前或延宕的時間點,都可能影響音樂的味道,音樂成與不成就在這些細微之處。錄音技術發明前,聲樂家都是無聲的一群,現在透過錄音,能讓聲音流傳,對於當代作品的詮釋上,與作曲家、詩人的溝通,更是演唱前重要的功課。
向陽說,曾有人拿他的詩作譜曲,卻因音樂上的需要而要求稍微更動詩句,他答應了,但他更佩服的是完全不需更動卻也能完美掌握詩句的作曲家,如李泰祥就非常厲害。他很希望能有更多國內詩作被譜曲,讓更多人傳唱,使台灣成為一個充滿心靈之美的國度。
- 音樂讓詩歌廣為流傳
席慕德說,若非舒伯特寫出聯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現在可能沒有多少人會記得詩人 Wilhelm Müller,若非沃爾夫(Hugo Wolf)以詩人莫里克(Eduard Mörike)的作品譜出五十三首藝術歌曲,並以詩人之名結集出版,恐怕現在也不會有人認為 Mörike 是世界級詩人。但也有較悲涼的例子,如大詩人歌德,他認為自己的詩作的音韻已達完美,若要入曲,最中意反覆單調的旋律,因此,舒伯特將〈魔王〉等曲子呈給他時,他幾乎不聞不問,直到舒伯特死後,歌德終於聽到,才大加讚譽,如果歌德當時能耐心聆聽舒伯特的譜曲並加以提拔,或許舒伯特就不會潦倒以終了。
座談正式開始前,席慕德曾介紹在場的聲樂家和作曲家,個個都擁有留學歐美的高學歷,陳義芝笑稱,四位入曲的詩人,都是在台灣受教育沒有走出去的,不過,這個機會讓作曲家成為詩人的「舒伯特」,乘著歌聲的翅膀,讓海內外更多人能欣賞到他們的詩作。
小說家宇文正十分羨慕詩人的作品可以入曲,直說要改行創作新詩。她指出,「聲協」前兩場委託創作的音樂會,選入的是余光中、洛夫、席慕蓉那輩的詩人,此次音樂會參與的,剛好轉移到詩壇的下一個世代,十分有承傳的意味。
最後,席慕德提醒,4月20日和27日兩天是音樂會的彩排日,希望作曲者和作詞者都能蒞臨現場指導,特別是詩詞中的特殊咬字,如台語詩作中可能產生歧異的發音,和國語詩作中要發「的」還是「地」的「的」字,需要和詩人取得共識,也希望詩人和作曲家都能留下約一百字的創作概念或是注意事項,讓後世的演唱家,在樂曲的背景上更添知識。
這次詩詞和音樂的美麗邂逅,究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就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2008/04/21 聯合報】@ http://udn.com/
-------------------------------------------------------------------------------------------------------------------------------------------------
★本曲集為聲樂家協會【2009 台北中文歌曲大賽】指定曲選項。
我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