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號: M8004 書 名: 巴洛克無伴奏曲選〔中音木笛用〕
Baroque Solo Pieces for Recorder [for Alto Recorder]作 者: 蔡曄琳 編選 定 價: 200 元 出版日: 2008/7/1 EAN: 9789575612900 ISBN: 978-957-561-290-0 頁 數: 60 頁 印 刷: 單色 裝 訂: 平裝 開 本: 大型菊8開(約 23 x 30 cm) 巴洛克時期,出現了無數使用到木笛/長笛的音樂作品;但是不含數字低音者,除了巴哈《a小調組曲》、泰勒曼《十二首幻想曲》及C.P.E.巴哈《a小調奏鳴曲》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偉大作品外,數量並不多。
布勞恩(J.D. Braun)和匡茨(J.J. Quantz)的無伴奏樂曲,豐富了這個時期的木笛/長笛無伴奏曲目;是上述三部作品之外,極富吹奏價值的樂曲。現將這些樂曲匯整成為《巴洛克無伴奏曲選》,全然展現巴洛克晚期的洛可可華麗風,同時具有明確的教學性質,木笛/長笛學習者可藉此增進吹奏技巧。
-------------------------------------------------------------------------------------------------------------------------------------------------
〔中音木笛用〕〔for Alto Recorder〕
★ 內文用紙:日本進口【王子 OK 嵩姬】高厚度雪銅紙。
目 錄
樂曲說明
尚‧丹尼爾‧布勞恩
Jean Daniel Braun [18th century]
《無低音樂曲》選粹
Pièces extraites des »Pièces sans Basse«
- 01. Allemanda 阿勒芒德舞曲
- 02. Allemanda 阿勒芒德舞曲
- 03. Corrente 庫朗舞曲
- 04. Minuetto 小步舞曲
- 05. Minuetto 小步舞曲
- 06. Giga 吉格舞曲
- 07. Largo 廣 板
- 08. Rondeau 迴旋曲
- 09. Lamenterole 哀 歌
- 10. Aria: Presto 歌曲:快速的
- 11. Fantasia 幻想曲
- 12. Rondeau 迴旋曲
- 13. Minuetto 小步舞曲
- 14. Capricio: Allegro 隨想曲:愉快的
- 15. Inventione: Andante 創意曲:活潑的
- 16. Concerto: Vivace 協奏曲:活潑的
- 17. Capricio: Allegro 隨想曲:愉快的
約翰‧約阿希姆‧匡茨
Johann Joachim Quantz [1697-1773]
《吉德曲集獨奏曲》選粹
Soli aus der Giedde-Sammlung- 01. Capricio 隨想曲
- 02. Allegro 快 板
- 03. Vivace alla Francese 法蘭西風格的活板
- 04. Fantasia 幻想曲
- 05. Allegro 快 板
- 06. Giga 吉格舞曲
- 07. Minuetto: L'inconnu 小步舞曲:未知者
- 08. Capricie 2 隨想曲 2
- 09. Capricie VII 隨想曲VII
- 10. Fantasia: Presto 幻想曲:快速的
- 11. Fantasia 幻想曲
- 12. Capricie 3 隨想曲 3
- 13. Sarabande 薩拉班德舞曲
- 14. Giga 吉格舞曲
- 15. Presto 急 板
- 16. Allegretto 小快板
- 17. Capricio 隨想曲
- 18. Presto 急 板
- 19. Presto 急 板
編者■蔡曄琳
TSAI YEH-LIN
- 1997~2000年,參與法蘭克福音樂院於每年七月舉辦的「巴洛克之夜」音樂會,擔任木笛獨奏及重奏。
- 1999~2001年,任德國格羅斯格勞市立音樂學校(Städtische Musikschule Groß-Gerau)木笛教師。
- 2002年,畢業於德國國立法蘭克福音樂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Frankfurt am Main),取得「木笛樂器教育碩士文憑」。
- 主修木笛,師事Rainer Lehmbruck、Julia Whybrow、Michael Schneider教授。
- 副修大鍵琴,師事Harald Hoeren、Sabine Bauer教授。
- 著有《木笛小百科》(世界文物出版社,2005年出版)。
樂曲說明
巴洛克時期,約自1700年起,出現了無數用到長笛/木笛的音樂作品,像是:帶有數字低音伴奏的奏鳴曲、三重奏鳴曲、二重奏或室內樂曲,但是無數字低音的長笛獨奏樂曲(Flte solo, senza basso continuo),除了三部偉大、具代表性的作品:巴哈(J.S. Bach)的《a小調組曲》(1720)、泰勒曼(G.P. Telemann)的《十二首幻想曲》(1733)、艾曼紐‧巴哈(C.P.E. Bach)的《a小調奏鳴曲》(1747)以外,數量卻相當少。
布勞恩以及匡茨的無伴奏樂曲,雖然皆為單一樂章的短小曲子,卻豐富了這個時期的長笛/木笛無伴奏獨奏曲目,是上述三部作品之外,極富吹奏價值的樂曲:這些樂曲全然地展現了巴洛克晚期的音樂風格(洛可可風格,或當時所稱的「galanter Stil」),吹奏這些曲子,可以了解這時期的長笛音樂風格;另一方面,這兩個曲集的樂曲皆有明顯的教學性質,以今日的觀念來看,絕對可標示為「練習曲」,長笛/木笛學習者可透過練習這些樂曲,增進吹奏技巧。
一、尚‧丹尼爾‧布勞恩:《無低音樂曲》選粹
(一)作曲背景
1740年,這些獨奏曲由布勞恩(J.D. Braun)在巴黎出版,封面印著「SONATE / Mr BRAUN / A FLUTE TRAVERSIERE / ET BASSE / Suivie de diffrentes Pices Sans Basse...」,整部曲集包括了一首給古長笛的奏鳴曲(有數字低音伴奏)和一些無低音(或稱「無數字低音」)的樂曲。此曲集四分之三的作品也出現在匡茨的吉德曲集(Giedde-Sammlung)手稿裡,少部分樂段出現於布洛克維茨(J.M. Blockwitz,約1729年為德勒斯登皇家樂團長笛手)的作品裡。
目前得知,匡茨在其用來作為長笛教學用的《Solfeggi》,是擷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片段集結而成,因此可推斷,匡茨的手稿並不一定是他本人的作品;而這些樂曲究竟是由布勞恩或匡茨所譜,或只由一位作曲家所作,至今仍無法確定──只能說,「布勞恩意圖在法國享有知名度,因而集結了一些非其作品的樂曲出版」這種可能性很高。
布勞恩所出版的曲集中共有二十四首獨奏曲,經適當移調之後,筆者挑選了十七首較適合木笛吹奏者,集結成本選粹。各首樂曲皆為獨立作品,此處則依調性編排,將調性相同的樂曲集中,如此安排是考量到這些樂曲都不長,表演時如果只吹奏單一樂曲,則略嫌短小,因此建議演奏者可選擇幾首調性相同的樂曲,串聯在一起吹奏,即可呈現出一首奏鳴曲或組曲的完整形式。
以下是幾種組合的例子:
- 2. Allemanda → 3. Corrente → 8. Rondeau → 10. Aria: Presto
- 1. Allemanda → 11. Fantasia → 4. Minuetto → 6. Giga
- 14. Capricio: Allegro → 15. Inventione: Andante → 17. Capricio: Allegro
(二)風格與詮釋
雖然布勞恩曲集的出版地點是巴黎,整體風格卻非典型巴洛克法國音樂的風格,而是德國風格,也就是融合了義大利及法國音樂的風格。概括來說,曲集中的樂曲有些是純粹義大利風格,標有fantasia、capricio、concerto或aria等,在這些標題之後,並有allegro、andante、presto等義大利文術語,樂曲的結構、旋律的進行、節奏的特性也都屬於義大利風格;曲集中的另一部分樂曲雖有allemanda、corrente、minuetto、giga等法國舞曲的標題,但從樂曲的旋律進行以及節奏型的運用來看(分析請見後文),仍是義大利風格的法國舞曲。
從這些巴黎出版的樂曲中,看不到純粹的法國音樂風格,說明了這個時期不再是巴洛克全盛時期的音樂風格,義大利與法國互不相讓的兩種極端音樂風格,逐漸融合於一些優秀的德國作曲大師之手。其實,早在十八世紀初期,法國作曲家就已開始模仿義大利的奏鳴曲作曲手法,法國音樂的獨特語法──短的旋律,小的且由作曲家寫出的裝飾音,便漸漸消失,義大利音樂語法在法國作曲者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由此可了解布勞恩何以採用這種風格。
除了整體的音樂風格之外,巴洛克時期長笛/木笛獨奏樂曲,在作曲架構上有著某些共通特點,在吹奏這些樂曲時,也是不容忽略的。〔……下略〕
二、約翰‧約阿希姆‧匡茨:吉德曲集獨奏曲選粹
(一)作曲背景
這部曲集的原始稿件現存於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標題為「Fantasier og Capricier af Quantz」,共有六十首樂曲。其中十八首為有數字低音伴奏、簡單短小的練習曲,餘下的四十二首為無伴奏樂曲,又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二十三首幻想曲和隨想曲,這些樂曲明顯地展現出深受洛可可風格影響,且更甚於布勞恩的樂曲,吹奏這些樂曲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技巧及風格闡釋的能力。另一部分則是上述所提布勞恩的樂曲及三首變奏曲,從這三首樂曲的風格看來,作者極可能是法國長笛家布拉維(M. Blavet),匡茨於1727年旅居巴黎時,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選粹的樂曲皆選自第一部分,並作適當移調,以符合木笛的音域與特性。
(二)吹奏技巧說明
◎ 運舌
這部選粹中的樂曲多是快速的、炫技的幻想曲及隨想曲,比較難以速度來區分各首樂曲的風格,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多樣多變的運舌技巧,使各個樂曲的結構與特性更為鮮明。匡茨在其《古長笛吹奏指導試論》第六章「舌頭的運用」當中提及:「舌頭是音樂語言表達最必要的媒介,不同運舌方法的使用,會讓樂曲與原來的樣貌完全不同,因此,舌頭運用的正確與否是其關鍵……,它(舌頭)必須能生動地展現所有樂曲中要傳達的情感──華麗的或哀傷的,趣味盎然的或舒坦的。」
在這一章裡,他明列了各種不同的運舌輔助音,也詳細描述了各輔助音的舌頭動作及其可運用的範疇,茲略述其內容。讀者在吹奏時,可視音符的性質和音樂的旋律、和聲、節奏、樂句等結構性質,予以靈活運用。
匡茨將運舌的輔助音分為三種形式:〔……下略〕
我的標籤